新浪科技

《乐队的夏天》还有第四季吗?

36氪

关注

来源:36氪

易拾

封面来源Pexels

《乐队的夏天》还有第四季吗?

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三季还没结束,一些观众就已经开始关心这个问题。10月31日,以“再见·夏天”为主题的《乐队的夏天》演唱会举办之后,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所迷离。看起来,演唱会更像是一个仪式,让3万观众一起到现场向“三季五年”做一次集体告别。

不过,在接受新浪娱乐的《娱理》采访时,马东却言之谨慎,既没有给大家希望,也没有断绝后路,而是说“站在今天,我们不知道要不要再做第四季。”理由是“短期是找不到能够成熟地做第四季的‘原材料’。”

马东委婉地道出了《乐队的夏天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,而在外界看来,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三季出现“回锅乐队”已经是现实问题的体现。虽然,一些乐迷觉得遗珠乐队不少,而且,《乐夏3》最后一期冯海宁的呼吁也说明有一些乐队并太愿意上综艺节目。

三季五年,《乐队的夏天》就像“大梦一场”,而马东和米未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,“怎么办?”

《乐队的夏天》难说“再见”

“听说这可能是最后一季”。《乐夏3》第二期,九连真人的阿龙不小心说出了“心里话”。马东对此未置可否,但“最后一季”的阴云一直挥之不去。自始至终,网络上不停有人议论这是不是最后一季。

10月31日的演唱会,似乎坐实了“最后一季”的说法。三季节目排名前三的乐队,在“再见·夏天”的主题下先后登台,看起来真的像是一次“集体告别”。彭磊说想参加“乐夏巅峰对决”,而《中国说唱巅峰对决》正是《中国新说唱》停办之后另起的炉灶。

《乐队的夏天》到底还办不办?马东的回答非常谨慎。11月3日,《乐队的夏天》微博发布了马东的“最后一条后采”,视频中,编导让马东给《乐夏3》道个别,“对没有来的乐队发出邀请”,马东笑笑:“别给我挖坑。”

而在接受《娱理》采访时,问到“下一季还有没有?”马东说:“短期内都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。”

做不做《乐夏》,不只取决于“原材料”,也取决于米未的主营业务。在《娱理》的采访中,马东非常确定“喜剧是米未的方向”,而且,文中也提到“可以确定的是,米未下一个项目一定是喜剧。”

过去三年,米未出品的喜剧节目和音乐节目都是穿插安排,如果下一个项目是喜剧,明年大概率真的没有《乐夏4》了。不过,哪怕明年没有,不等于以后没有。《乐夏2》收官的时候,坊间也曾传过不会有《乐夏3》了。

一如马东所说,音乐和喜剧都是能够让观众产生正向情绪价值的题材,米未没有理由放弃《乐队的夏天》这样一个好IP。从网上的反馈看,尽管《乐夏3》的口碑不如前两季,但大家对于《乐队的夏天》这个节目,不舍多过排斥。

有人说“《乐队的夏天》真的是国内少有的比较真诚,尊重嘉宾和音乐的综艺节目了”,有人说,“骂归骂,但还是感谢马东,感谢米未,感谢乐队的夏天”。还有网友给米未支招,“我倒觉得养几年不是坏事,只要肯做就行。大不了跟奥运会一样4年来一次,也不是不可以!”

观众如此宽容,《乐队的夏天》也难说再见,反正,马东也没把路封死,给“好久不见”留了个念想。

三季五年,大梦一场

一位到现场观看了乐夏演唱会的观众说,“从第一季看到演唱会,感觉真的是大梦一场。”五年前,大概不会有人想到,《乐队的夏天》能做三季。

可能有人还记得,《乐队的夏天》第一季刚官宣的时候,舆论争议不绝于耳。业内不信乐队综艺能成,乐迷不接受乐队参加综艺节目,《乐夏1》第一期播出之后就惨遭“群殴”,却没想到,低开高走,一办就是三季。

《乐队的夏天》并不是第一档乐队综艺,但乐队综艺在内娱没有成功先例。除了《乐队的夏天》,所有跟乐队沾边的综艺全部“一季游”,几乎没有溅起过任何水花。

乐队综艺本质上还是“综艺”,综艺节目的目标受众始终是大众。为了让大众能看明白,节目不免要使用大众化的包装,也因此难免要跟摇滚乐迷之间形成观念上的冲突。但能做到第三季,足以证明《乐队的夏天》的成功。

无论是赞是弹,“乐队”这两个字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舆论场的中心,让想象不到的“局外人”参与其中。观众在乐夏演唱会现场看到了高圆圆,梅婷说乐夏是自己的“宝藏综艺”,邓超的歌单“超爱听”里满是乐夏的歌曲。

乐队也因此受益匪浅,参加过《乐夏》的乐队,粉丝和商演报价普遍获得提升,有的乐队已经开始举办更大场地的巡演。有乐队说参加乐夏是为了买套房,也有乐队把报价分成乐夏前和乐夏后。虽说业内人士也有异议,但毫无疑问,乐队市场需要在大众层面有一些商业性的突破,才能打破自娱自乐的现状。

《乐夏3》最后一集,冯海宁语重心长地呼吁,“乐队有时间一定要站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上,说出自己想说的话,不要躲在人群后面。世界需要你的声音。” 在电台干过的冯海宁显然很清楚媒介的力量,乐队从不缺乏做音乐的热情,却往往缺乏主动利用媒介工具的策略。

曾经排斥上综艺的The Cure主唱罗伯特·史密斯说:“如果人们不知道选项存在,就无法做出选择。”《乐夏》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不同的选项,而这个选项能够改变很多人,一如当年崔健站到“百名歌星演唱会”上舞台上第一次演唱《一无所有》。

后《乐夏》时代,需要新思路

无论后续是否还有《乐夏》,我们都进入了一个“后《乐夏》时代”,3万人的演唱会不但是《乐夏》影响力的体现,也是《乐夏》价值的天花板。

由于客观原因,《乐夏》和参与其中的乐队其实并没有赶上好时候。比如口碑最好的第一季结束之后,由于第二年线下娱乐全面停摆,乐队巡演没能跟上。第二季面临同样的问题,线上线下缺乏有机整合。

跟说唱不同,乐队的线上流量没有优势,很难快速起量,更需要线下演出来长期维持。乐队市场缺线下演出支撑,就是缺胳膊少腿。所以,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前两季《乐夏》虽然对乐队市场升温有所帮助,但影响还是有限。

至于马东所说的“原材料”问题,一些乐迷们有不同看法,有乐迷细数了缺席《乐夏》的乐队名单,认为“再做个三期差不多质量的都够。”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乐队市场如果能够借着《乐夏》的势头滚动起来,不断推陈出新,实际上不会存在原材料不足的问题。

问题或许在于,过去五年来,年轻乐队没能享受到市场发展红利,导致乐队市场出现两极分化,乐队生态出现断层。表现在演出市场上,就是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红红火火,Live House等小型演出市场却举步维艰。

在《乐夏》把乐队市场拉动起来之后,行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扶持更多年轻乐队,让乐队市场能够建立完善成长阶梯。

一档综艺节目的成功,靠的是市场支撑,而不是相反。过去五年来,媒介形态、音乐潮流、商业玩法和社会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,无论是《乐夏》还是乐队都需要考虑新的生存思路。

加载中...